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务动态

一家三代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发布时间:2021-04-01
字体:
访问量:
来源: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分享到:

近日,一封来自四川警察学院大三学生泽巴措的感谢信,满载着感激之情,传递到了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发强烈反响。

信上,泽巴措用朴素的语言这样写道:“因为有国家的助学贷款等惠民政策,我们都可以上大学,我很感谢党和国家……”信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讲述他们一家三代一心向党、受益于我州实施的教育救助和就业促进等民生工程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党和政府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脱贫攻坚战里的鱼水之情跃然纸上。

预备党员泽巴措:

从牧民的孩子成为预备警官

一头利落的短发,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身警服英姿飒爽。初见泽巴措,根本想象不到她来自贫困家庭。“我出生在若尔盖县冻卡村,爷爷和父母都是牧民,父亲那么泽里本来靠着运输补贴家用,但在车祸后父亲身体一直欠佳,爷爷和父母只能在家周围打零工供我们三姐弟上学。”在泽巴措的记忆中,“入不敷出、举步维艰”,是幼时他们一家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几年前,来家里的人突然多了起来,父母也经常到村上去开会。“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泽巴措回忆,来家里的人,有州、县、乡(镇)上的干部,还有驻村帮扶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国家政策的扶持、各级干部的倾力帮助,让家里的生活很快迎来了希望——父亲治病有了保障,医药费基本都能报销,“看病难”成为过去时;在州、县人社部门的帮助下,父亲也外出务工;三姐弟也享受到了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政府每年给泽巴措5000元教育扶持基金,从2017年到现在还有21000元的助学贷款。

2017年开始,四川警官学院学校治安学专业开始招收藏文一类模式考生。来自高原的孩子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泽巴措也是其中一员。

“我很感激党和国家能够给我们这样的求学机会,让我从一名牧民的孩子到成为一名预备警官,我在学校也加入了共产党,最期待的是,我即将在今年6月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泽巴措告诉记者:“在校递交入党申请书后返家的那一个假期,我特意跑去和爷爷提及此事,他满心喜悦,同时也为我自豪,又开始和我讲起当年他的一些入党经历。”

“现在爷爷和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国家政策好啊,以前想都不敢想日子能这么好’。”泽巴措表示,脱贫攻坚让他们一家人走出了困境,更成为深深印在她心上的梦想:“一定要牢记恩情、奋发图强,不仅要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改变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曾经在困境中生活的人。”

中年党员那么泽里:

从牧民变身车间工人

从若尔盖县县城驾车一路往北,80余公里后有一个典型的牧区村庄,道路横直,家家户户皆有院落——红星镇冻卡村,这就是泽巴措信里提及的家乡。

疫情期间,作为党员的那么泽里积极响应号召,依托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走出这个小村庄,坐上“春风行动”农民工返岗服务专机前往浙江省返岗复工。那么泽里怎么也没想到,四年前自己还是偏远牧区的牧民,如今已经是浙江一家工厂的工人。

今年2月,那么泽里带着妻子和刚大学毕业的二女儿再次启程到浙江务工,“过去大家都没有见过飞机,坐飞机去打工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双流机场候机时他告诉记者,“这都得益于人社部门组织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输出,专机送我们返岗复工,不仅缩短了时间,还省了一笔钱,给家乡和浙江两地政府点赞。”

“感谢党和国家。”那么泽里说,他们一家现在每人每月的工资保持在4000元左右,比以前在村子周边打零工的收入大幅增加而且稳定,同时还有了一技之长。

坐专车、乘飞机……面对疫情带来的劳务输出困难,能高效、安全、有序组织好每批外出务工人员从“家门口”直接到“厂门口”,是阿坝州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力量及早摸排、周密部署、层层保障的必然结果。

随着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州像那么泽里一家外出务工的人员逐年增加。水积成川,汇聚成海。截至323日,全州外出返岗农民工39753人,其中省外务工返岗3876人,州外省内务工返岗13215人,州内务工返岗22662人。全州累计开行农民工返岗专车52辆(其中免费专车27辆)、运送返岗(外出)农民工和随行子女1389人;包机6架、运送返岗(外出)农民工和随行子女457人。

老党员作马甲:

从贫困户当上合作社“股东”

当记者来到了泽巴措家,爷爷作马甲早早就在门口等待,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泽巴措同学荣获迎国庆爱国杯一等奖、索朗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记者进门看到,最显眼处挂着孙子孙女在学校得到的奖状,作马甲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家人的照片,给记者介绍起家里的情况。

“以前就只能在自家草场放牧,但都是看天吃饭,要是冬天下大雪,牦牛因为雪太厚,吃不到雪下面的草料就会被饿死冻死。”说起过去,老人感慨万千。如今,孩子在外务工有稳定的收入,孙子孙女在校读书即将毕业进入工作岗位,谈到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满脸都是幸福笑容。

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尤其是对贫困家庭而言,就业是脱贫的基础。面对州内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短期就业需求不大等困难,全州在有序组织农牧民劳务输出的同时,充分挖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农民合作社等就业潜力,拓展产业+就业、项目+就业的空间,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去年开始,作马甲以草场入股了村里的若尔盖郎木神居峡现代畜牧业农民转专业合作社,并且在合作社里担任组长,从事饲养和打扫卫生等工作,在家门口每年有近9000元的收入。

“我们很放心作马甲当组长,他是老党员,一直以来村里有什么事他都特别支持。合作社除了以草场入股的方式能拿到村集体经济分红,在合作社务工,还可以拿到相应的工资。如今该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村支部书记久一甲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州搭上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顺风车”,改善生态环境,加大退牧还草力度,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牧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全州农牧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水、住房、教育、医疗等得到充分保障,牧区人们走在一条奔向致富的“希望路”上。

如今,百年脱贫梦在党的领导下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奋斗中照进了现实,让作马甲一家和其他农牧民群众感慨良深。泽巴措的来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在推进基层治理方面尤其是牧区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州的干部职工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使一代一代穷下来的贫困户断了穷根,实现百年脱贫梦,过上了好生活,迈向了新时代。

来源:阿坝新闻网作者:烺洁夏姆

原标题:这封感谢信的背后,讲述着泽巴措一家的故事……

责任编辑:州人社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